國內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2.8%的家庭日常物品表面細菌總數超過1000cfu/cm2,屬重度污染。其中,牙刷的污染較為嚴重,其次為浴缸、洗衣機,重度污染率分別為50.5%、 33.3%和27.5%。研究還發現,家庭日常物品大腸菌群的總陽性率為30.2%,其中抹布、砧板與菜刀的陽性率分別為 61.8%、47.1%和32.5%。此外,家庭日常物品的陽性率也高達63.9%。
電話機已成為城市居民家中的必需物品。據衛生防疫部門檢測,一些公用電話機的話器上可檢出引起流感、肺結核、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等疾病的40多種細菌和病毒。家庭里電話的衛生狀況可能相對好一些,但如果長期不進行消毒處理仍有可能成為家庭內微生物交叉污染的來源之一。
不少人認為電冰箱內的溫度低,食物放進去可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事實上,盡管電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對大多數細菌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但在該溫度下細菌并沒有死亡,一些細菌還可以生長繁殖。研究發現,三線鐮刀菌在低溫下仍可以產毒;嗜冷性腐敗菌可在0℃或0℃以下生長;可引起嬰幼兒腹痛、腹瀉和發熱的小腸結腸炎耶爾菌在4~C也可以生長繁殖,且在此溫度下保持產毒長達?個月之久。
家庭內的霉菌常見于積水地方如浴簾、窗臺、地下室等處。在潮濕及下雨天,真菌宜生長。真菌的種類很多,室內常見的有黃曲霉、煙曲霉、根霉、芽枝霉、青霉、毛霉、鐮刀菌、臘葉芽枝霉、串珠鐮刀菌、地絲菌、葡枝根菌、草豆青菌、半裸鐮刀菌、雜色曲霉等。真菌的菌絲及孢子等可誘發機體的過敏反應,引起哮喘、蕁麻疹及特異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等。近期的研究發現,洗衣機內是真菌易于污染繁殖的場所之一,1L洗衣水中甚至可檢出4566個真菌孢子,家庭人數越多檢出量越大。與半自動洗衣機相比,全自動洗衣機的脫水槽內側易于殘留洗衣水,是真菌生長的適宜環境,真菌檢出率顯著增多。目前認為,附著在臟衣物上的真菌在洗滌過程中污染了洗衣機,后者提供了真菌生長的適宜環境,循環往復污染不斷增加。
